睡眠
研究出版
以下是有關睡眠研究的出版物。在下方,您可以看到相關的研究成果、發現及其摘要。
白天睡眠對年輕人的規劃和風險決策水平之保護作用
The protective effect of daytime sleep on planning and risk-related decision-making in emerging adults
近年研究指出充足的睡眠有利於提高計劃、組織能力及決策質素。本研究邀請了136名本地大學生進行午睡實驗,探討午睡對計劃能力及風險選擇行為的影響。實驗結果發現,小睡90分鐘的年青人擁有較高的警覺及計劃能力,且他們的表現比起沒有午睡的人更穩定。睡眠多項生理監測儀(Polysomnography)的結果顯示,其變化與午睡期間睡眠紡錘波(Sleep spindles)的密度和數量有關。此外,參加本項研究的大學生中約有66.2%人日間精神不振,亦有61.9%人認為自己的睡眠質素差。我們期望更好地認識睡眠為我們帶來的好處,並藉此思考長遠如何運用午睡改善年青人的認知能力及精神健康狀況。
從一個大型社區樣本中探究睡眠品質與情緒穩定性和社會犬儒主義之雙向關係(縱貫式研究)
A longitudinal investigation of bidirectional relationship of sleep quality with emotional stability and social cynicism in a large community sample
我們都知道負面情緒會導致睡眠質量變差,而睡眠質量變差也可能帶來更多的負面情緒。同時,負面情緒與五大人格之一的情緒穩定性(emotional stability)密切相關。 我們的研究以網上問卷的形式訪問了7181名參加者,通過收集他們在兩個時間點(相隔五年)關於人格和睡眠質量問卷的回應,我們發現情緒穩定性與睡眠質量存在著雙向的關係:情緒容易波動的人,五年後會有較差的睡眠質量;而睡眠質量差的人,五年後亦容易發展出情緒容易波動的人格。雖然人格一直被認爲是相對穩定的,我們的研究發現,人格也是存在一定變化的,而且這種變化可能可以由睡眠質量引起。我們的研究對象主要由年輕人組成,而人格的形成在這一階段尤爲重要。我們希望本研究能引起大家對睡眠健康的重視,關注自身人格的發展。
「良好」睡眠的兒童及青少年之三「更」:更快樂、更有希望、更少情緒問題
Well-slept children and teens are happier and more hopeful with fewer emotional problems
本研究透過訪問中、小學共二千多名學生,探討睡眠對兒童的希望感、幸福感及情緒和行為問題的影響。我們發現擁有優質睡眠的兒童有:
-
更多的利社會行為
-
較少的情緒問題
-
較少的行為和品行問題
研究結果亦顯示,良好的睡眠不但能直接孕育兒童的希望感及幸福感,亦能間接透過減少學齡兒童的情緒問題,從而提高他們的希望值和幸福感。值得關注的是,高年級學生的平均睡眠時間遠低於低年級學生。
當白天睡眠進入快速眼動睡眠階段(REM)對憂鬱症患者及健康人士的情緒感知之影響
Effects of REM sleep during a daytime nap on emotional perception in individuals with and without depression
我們透過午睡實驗,發現抑鬱症患者在小睡90分鐘期間若出現快速眼動睡眠階段(REM睡眠),他們醒來後將會對憤怒的表情作出更強烈的解讀;而抑鬱症患者午睡期間的快速眼動睡眠階段越長,其憤怒的情緒則越強烈。與對照組相比,健康人士在小睡30分鐘後(非快速動眼睡眠階段)將會對憤怒的表情作出更強烈的解讀。這項研究有望長遠能為治療抑鬱症提供新方向。
睡眠問題、焦慮、記憶力衰退抱怨、強迫症檢查行為四者之間的關係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sleep problems, anxiety, memory complaints and compulsive checking behaviours
反覆檢查行為是強迫症的一個典型症狀。這些行為是通過主觀記憶抱怨和焦慮症狀介導的。不同類別的強迫症症狀有不同的睡眠特徵,但睡眠問題在強迫症檢查行為中研究其具體作用較少。鑒於許多睡眠問題可以通過短期、低強度的干預來治療,若這些治療可影響與反覆檢查行為有關的心理病理表現和可能的病因,之後的臨床試驗需要有確鑿的證據來促進強迫症樣本的發展,以促進針對睡眠的干預措施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