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性/信仰
研究出版
以下是有關靈性/信仰研究的出版物。在下方,您可以看到相關的研究成果、發現及其摘要。
寬容性與宗教性、悲觀主義和社會犬儒主義之關係如何?(以縱貫式研究觀察雙向關係)
How is forgivingness linked to religiousness, pessimism, and social cynicism? A longitudinal investigation for directional relationships
寬恕度(Forgivingness)是在人際關係中一項重要的品格。本縱向研究顯示,當人信奉基督教後,他們的寬恕度會有所提升,這反映基督信仰對寬恕度的影響。同時,研究顯示悲觀主義與不寬恕傾向有着雙向的影響。一方面,悲觀思維會減低人們寬恕的傾向;另一方面,當人拒絕寬恕他人時,則較容易陷入人際衝突的惡性循環,從而鞏固他們負面的世界觀。研究亦發現在不同宗教信仰的人身上,寬恕都有助緩和悲觀思維及憤世嫉俗的世界觀,並能提升樂觀主義。因此心理治療師和教育工作者,可以借助發展寬恕度、樂觀態度和靈性等品格和信念,來協助他人的身心成長。
宗教信仰與價值觀優先取向之間的因果關係(以橫斷面及縱貫式方法研究)
Causal relationship between religiosity and value priorities: Cross-sectional and longitudinal investigations
是次研究中,我們邀請了3,248位中國人受訪者進行了三年的跟進調查。橫向分析發現基督徒和非基督徒從施瓦茨價值觀量表(Schwartz Value Survey)中的10 個價值觀都存在差異。縱向分析發現宗教信仰能預測受訪者於三年後傳統思想的增加,同時自我導向、享樂主義和安全感的價值觀優先取向下降。此外,我們發現信仰成熟度與所有價值觀(除安全感外)相關。
基督徒皈依者的心理前因和後果:一項為期三年的前瞻性研究
In search of the psychological antecedents and consequences of Christian conversion: A three-year prospective study
在這項為期三年的縱向前瞻性研究中,我們比較了 46 名在研究開始時是非基督徒的中國基督徒皈依者與 92 名一直是基督徒的匹配樣本,以及 92 名在整個研究期間皆是非基督徒的匹配樣本。研究結果發現人格、個人價值觀和社會公理都不能預測一個人是否會皈依。 然而,經歷焦慮和有宗教朋友是前兆,個人價值觀、抑鬱情緒和焦慮,而不是性恪,能一定程度上預測有否布這三年期間皈依基督教。
生命意義作為中國大學生自殺傾向的保護因素
Meaning in life as a protective factor against suicidal tendencies in Chinese university students
2074 名學生(706 名男性)填寫了人生意義問卷(Meaning in Life Questionnaire; MLQ)、未來性格量表(Future Disposition Inventory; FDI-24)和貝克絕望量表(Beck Hopelessness Scale)。我們發現只有 人生意義問卷(MLQ )中的存在意義分量表介導了絕望和自殺行為之間的關係;而未來性格量表(FDI-24)中的意義子量表和意義子量表的存在分別介導了積極焦點、自殺取向和消極焦點以及自殺行為。